便携式互感器测试仪怎样操作又安全又方便
便携式互感器测试仪怎样操作又安全又方便一章 装置特点与参数
是在传统基于调压器、升压器、升流器的互感器伏安特性变比极性综合测试仪基础上,广泛听取用户意见、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、深入进行理论研究之后研发的新一代革新型CT、PT测试仪器。装置采用高性能DSP和FPGA、*制造工艺,保证了产品性能稳定可靠、功能完备、自动化程度高、测试效率高、在国内处于*水平,是电力行业用于互感器的专业测试仪器。
1.1 主要技术特点
功能全,既满足各类CT(如:保护类、计量类、TP类)的励磁特性(即伏安特性)、变比、极性、二次绕组电阻、二次负荷、比差以及角差等测试要求,又可用于各类PT电磁单元的励磁特性、变比、极性、二次绕组电阻、比差等测试。
现场检定电流互感器无需标准电流互感器、升流器、负载箱、调压控制箱以及大电流导线,使用极为简单的测试接线和操作实现电流互感器的检定,的降低了工作强度和提高了工作效率,方便现场开展互感器现场检定工作。
可精转测量变比差与角差,比差*大允许误差±0.05%,角差*大允许误差±2min,能够进行0.2S级电流互感器的测量,变比测量范围为1~40000。
基于*变频法测试CT/PT伏安特性曲线和10%误差曲线,输出*大仅180V的交流电压和12Arms(36A峰值)的交流电流,却能应对拐点高达60KV的CT测试。
自动给出拐点电压/电流、10%(5%)误差曲线、准确限值系数(ALF)、仪表保安系数(FS)、二次时间常数(Ts)、剩磁系数(Kr)、饱和及不饱和电感等CT、PT参数。
测试满足GB1208(IEC60044-1)、GB16847(IEC60044-6) 、GB1207等各类互感器标准,并依照互感器类型和级别自动选择何种标准进行测试。
测试简单方便,一键完成CT直阻、励磁、变比和极性测试,而且除了负荷测试外,CT其他各项测试都是采用同一种接线方式。
全中文动态图形界面,无需参考说明书即可完成接线、设置参数:动态显示参数设置,根据当前所选的试验项目自动显示其相关参数;动态显示帮助接线图,根据当前所选试验项目,显示对应的接线图。
5.7寸图形透反式LCD,阳光下清晰可视。
采用旋转光电鼠标操作,操作简单,快捷方便,极易掌握。
面板自带打印机,可自动打印生成的试验报告。
测试结果可用U盘导出,程序可用U盘升级,方便快捷。
装置可存储1000组测试数据,掉电不丢失。
配有后台分析软件,方便测试报告的保存、转换、分析,可以用于试验数据的对比、判断与评估。
易于携带,装置重量<9Kg。
便携式互感器测试仪怎样操作又安全又方便1.2 装置面板说明
装置面板结构如右图接线端子从左向右:
·红黑S1、S2端子:试验电源输出
·红黑S1、S2端子:输出电压回测
·红黑P1、P2端子:感应电压测量端子
·液晶显示屏:中文显示界面
·微型打印机:打印测试数据、曲线
·旋转鼠标:输入数值和操作命令
便携式互感器测试仪怎样操作又安全又方便1.3 主要技术参数
LYFA-5000 | ||
测试用途 | CT, PT | |
输出 | 0~180Vrms,12Arms,36A(峰值) | |
电压测量精度 | ±0.1% | |
CT变比 测量 | 范围 | 1~40000 |
精度 | ±0.05% | |
PT变比 测量 | 范围 | 1~40000 |
精度 | ±0.05% | |
相位测量 | 精度 | ±2min |
分辨率 | 0.5min | |
二次绕组电阻测量 | 范围 | 0~300Ω |
精度 | 0.2%±2mΩ | |
交流负载测量 | 范围 | 0~1000VA |
精度 | 0.2%±0.02VA | |
输入电源电压 | AC220V±10%,50Hz | |
工作环境 | 温度:-10οC~50οC, 湿度:≤90% | |
尺寸、重量 | 尺寸365 mm×290 mm×153mm 重量<10kg |
伏安特性测试仪操作安全方便,全微机化装置,内置进口高性能CPU,可靠性高,按界面提示设定测试值后,不需人工接触被测试设备,伏安特性测试仪自动完成测试,使试验人员远离高压电路,确保其人身安全。伏安特性测试仪电源输出全部为真实电压和电流值,并且波形为标准正弦波,频率为50-60Hz;能够真正有效模拟互感器的真实状态,符合国家相关检修规定。
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、基础性、先导性支柱产业,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构建产业新体系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为建设竞争力强、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,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产业高地,科学规划与有效引导“十四五"时期高新区(新吴区)“十四五"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,根据《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》、《无锡市工业经济发展“十四五"规划》的总体部署,特编制本规划。